
公司信息及水印








牌号简介 About |
---|
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热塑性聚酯聚氨酯弹性体。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阻尼特性,高回弹性能和很好的耐磨性。典型应用:螺旋管、气动管、圆带、技术造型,如衬套、防尘盖、密封件、接头、吹塑波纹管、风扇皮带。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utstan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high elongation at break, goo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 high resilience performance and very good wear resistance. Typical applications Spiral tubing, pneumatic tubing, round belting, technical mouldings e.g. bushes, dust caps, seals, joints, blow moulded bellows, fan belts. |
技术参数 Technical Data | |||
---|---|---|---|
物理性能 PHYS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密度 Density |
1.21 | g/cm³ | ISO 1183/A |
机械性能 MECHAN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邵氏硬度 Shore hardness |
ISO 7619 | ||
邵氏 A,3 秒 Shore A, 3 seconds |
96 | ISO 7619 | |
邵氏 D,3 秒 Shore D, 3 seconds |
47 | ISO 7619 | |
磨损量 Wear amount |
25.0 | mm³ | ISO 4649-A |
弹性体 Elastomer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
DIN 53504 | ||
300% 应变 300% strain |
22.0 | MPa | DIN 53504 |
20% 应变 20% strain |
MPa | DIN 53504 | |
100% 应变 100% strain |
MPa | DIN 53504 | |
屈服 yield |
MPa | DIN 53504 | |
屈服 yield |
MPa | DIN 53504 | |
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
DIN 53504 | ||
断裂 fracture 2 |
% | DIN 53504 | |
断裂 fracture |
% | DIN 53504 | |
撕裂强度 tear strength 3 |
kN/m | ISO 34-1 | |
压缩形变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
ISO 815 | ||
23℃,72 hr 23℃,72 hr |
% | ISO 815 | |
70℃,24 hr 70℃,24 hr |
% | ISO 815 | |
冲击性能 IMPACT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Charpy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
ISO 179 | ||
-30℃ -30℃ |
ISO 179 | ||
23℃ 23℃ |
ISO 179 | ||
阻燃性能 FLAME CHARACTERISTICS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阻燃等级 Flame Class Rating |
UL 94 |
备注 |
---|
1 一般属性:这些不能被视为规格。 |
2 after storage in water for 21 days at 80°C |
3 B 方法,直角形试样(割口) |
【新闻资讯】查看全部 ![]()
工程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
2022-04-11 3月31日,在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发布了重大咨询项目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 |
工程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 3月31日,在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发布了重大咨询项目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该报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有望于2027年前后实现达峰,峰值控制在122亿吨左右。 该成果由中国工程院组织4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数十家单位共同完成,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碳移除等方面,系统开展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副组长杜祥琬介绍:“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必须在工业、交通、建筑、电力等各个方面实现一系列技术进步。我国现有的技术还是不够的,这个报告重点强调的实现路径是技术创新。” 项目组完成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有序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重点坚持八大战略。一是节约优先战略,秉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不断提升全社会用能效率。二是能源安全战略,做好化石能源兜底应急,妥善应对新能源供应不稳定,防范油气以及关键矿物对外依存风险。三是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在新能源安全可靠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四是再电气化战略,以电能替代和发展电制原料燃料为重点,大力提升重点部门电气化水平。五是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六是固碳战略,坚持生态吸碳与人工用碳相结合,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推进碳移除技术研发。七是数字化战略,全面推动数字化降碳和碳管理,助力生产生活绿色变革。八是国际合作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担当,更大力度深化国际合作。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通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七条路径。 为更好解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报告还提出三项建议,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统筹协调,在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和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前提下,坚持全国“一盘棋”、梯次有序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强大动力,尤其是必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实现碳中和。三是建立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确保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措施落地,加快推动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速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不断完善能力支撑与监管体系建设。 |
【免责声明】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此数据表中的信息由搜料网soliao.com从该材料的生产商处获得。搜料网soliao.com尽最大努力确保此数据的准确性。 但是搜料公司对这些数据值及建议等给用户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强烈建议在最终选择材料前,就数据值与材料供应商进行验证。 |
价格走势图
抱歉!该牌号暂无认证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