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信息及水印






牌号简介 About |
---|
医疗保健行业中医疗器械制造的原材料应用硅橡胶生物医学级ETR弹性体(Q7-4720、Q7-4735、Q7-4750、Q7-4765和Q7-4780)是为制造医疗器械的客户设计的热固化高稠度硅橡胶,包括用于植入人体的小于30天。说明硅橡胶生物医学级ETR弹性体(Q7-4720、Q7-4735、Q7-4750、Q7-4765和Q7-4780)是一系列由二甲基和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和增强二氧化硅组成的两部分增强抗撕裂(ETR)硅弹性体。弹性体的硬度范围从软(20邵尔A)到硬(80邵尔A)。每种弹性体作为双组分套件(A部分和B部分)提供,使用前必须将等量(按重量)的弹性体充分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加成固化(铂固化)化学对弹性体进行热固化。 Raw materials for medical device fabrication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ilastic® BioMedical Grade ETR Elastomers (Q7-4720, Q7-4735, Q7-4750, Q7-4765, and Q7-4780) are heat-cured high consistency silicone rubbers designed for use by customers fabricating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those intended for implantation in humans for less than 30 days. DESCRIPTION Silastic BioMedical Grade ETR Elastomers (Q7-4720, Q7-4735, Q7-4750, Q7-4765, and Q7-4780) are a series of two-part, enhanced-tear-resistant (ETR) silicone elastomers that consist of dimethyl and methylvinyl siloxane copolymers and reinforcing silica. The elastomers exhibit a range of hardness from soft (20 Shore A) to firm (80 Shore A). Each elastomer is supplied as a two-component kit (Part A and Part B), equal portions (by weight) of which must be thoroughly blended together prior to use. The elastomer is then thermally cured via addition-cure (platinum-cure) chemistry |
技术参数 Technical Data | |||
---|---|---|---|
物理性能 PHYS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密度 Density |
1.16 | g/cm³ | ASTM D792 |
收缩率 Shrinkage |
|||
MD MD |
1.7 | % | |
机械性能 MECHAN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邵氏硬度 Shore hardness |
|||
邵氏 A Shaw's A |
50 | ASTM D2240 | |
弹性体 Elastomer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
10.2 | MPa | ASTM D412 |
200% 应变 200% strain |
2.14 | MPa | ASTM D412 |
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
|||
断裂 fracture |
% | ASTM D412 | |
撕裂强度 tear strength 2 |
kN/m | ASTM D624 | |
压缩形变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
% | ASTM D395 |
备注 |
---|
1 一般属性:这些不能被视为规格。 |
2 B 模具 |
【新闻资讯】查看全部
甲醇制烯烃反响机理研讨取得新进展
2017-06-22 从中科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刘中民、魏迎旭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初始C-C键生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以“热点文章”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直坚持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不但在甲醇制烯烃(MTO)过程工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而且长期致力于该化学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虽然MTO过程稳态反应阶段的间接机理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但MTO反应中从C1物种甲醇或者二甲醚生成第一个C-C键的反应一直是C1化学中极具 |
甲醇制烯烃反响机理研讨取得新进展 从中国科学院获知,近日,中科院大连市有机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我国工程项目试验室刘中民、魏迎旭精英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初始C-C键形成机理科学研究层面获得重大进展。以“网络热点文章内容”方式发布在《德国应用化学》。 甲醇制烯烃我国工程项目试验室一直坚持不懈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举,不仅在甲醇制烯烃(MTO)全过程现代化层面获得巨大成就,并且长期性着眼于该有机化学全过程中的基础学科难题科学研究。尽管MTO全过程恒定反映环节的间接性机理已产生普遍的的共识,但MTO反映中从C1物种乙醇或是二甲醚形成第一个C-C键的反映一直是C1有机化学中具有趣味性和引起争议的课题研究。因为转化产生在反映的最初始环节,无法捕捉正中间物种,一直以来所明确提出的反映机理欠缺证据。该 项工作上,科学研究工作人员根据在线检测最初始反映环节,推断初始环己醇来自金属催化剂表面C1吸咐物种的立即转化;接着根据金属催化剂液态氮淬冷和固态核磁共振定性分析,明确了金属催化剂上最初始反映环节存有的表面C1吸咐物种(乙醇和二甲醚)和C1特异性物种(表面叔丁基和三羟基氧�f正离子);进一步根据原点固态核磁共振科学研究,在真正乙醇转化反映标准下,取得成功捕获二甲醚C-H键活性后形成的类亚叔丁基物种,从而获得了C1物种活性形成第一个C-C键的证据;在这个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初始环己醇形成的反映途径――表面叔丁基/三羟基氧�f正离子帮助乙醇/二甲醚活性转化的协作反映机理。它是初次在MTO反映全过程中华位观察到C1物种的初始活性和转化,这一发觉将关系乙醇初始转化的立即机理和高效率转化环节的间接性机理,创建乙醇转化反映详细的反映过程。 先前在MTO反映平稳环节烃池(Hydrocarbon Pool)机理的科学研究中,科学研究工作人员曾立即捕获更为关键的反映正中间物种――苯基和环戊烯基碳正离子化工中间体,并明确了碳分子筛催化反应甲醇制烯烃的催化反应循环系统方式。这种工作中丰富多彩了C1催化反应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也对MTO的工业生产运用具备关键的推动和支撑点功效。 来源于:我国原油和化工网 |
【免责声明】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此数据表中的信息由搜料网soliao.com从该材料的生产商处获得。搜料网soliao.com尽最大努力确保此数据的准确性。 但是搜料公司对这些数据值及建议等给用户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强烈建议在最终选择材料前,就数据值与材料供应商进行验证。 |
价格走势图
抱歉!该牌号暂无认证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