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信息及水印






牌号简介 About |
---|
增强抗撕裂(ETR)高稠度橡胶硅酮弹性体用于过氧化物固化应用硅橡胶生物医学级ETR弹性体(Q7-4535、Q7-4550、Q7-4565)是未催化的弹性体材料,设计用于合成用于零件制造和医疗设备的弹性体。硅橡胶生物医学级ETR弹性体(Q7-4535、Q7-4550、Q7-4565)是一系列单组分非催化硅弹性体原料。添加过氧化氢催化剂是完成硫化的必要条件。产生的弹性体的硬度范围从软到硬(通常为35到65,邵尔A硬度计)。如果需要达到中等硬度,可将这些材料混合。在与过氧化物催化剂适当混合、固化和后固化后,与大多数热固性弹性体和热塑性塑料相比,弹性体的热稳定性高达204°C(400°F),可进行高压灭菌,并具有较高的气体渗透性。 Enhanced Tear Resistant (ETR) High Consistency Rubber silicone elastomers for peroxide cure APPLICATIONS SILASTIC BioMedical Grade ETR Elastomers (Q7-4535, Q7-4550, Q7-4565) are uncatalyzed elastomer materials designed for compounding into elastomer for part fabrication and medical devices. DESCRIPTION SILASTIC BioMedical Grade ETR Elastomers (Q7-4535, Q7-4550, Q7-4565) are a series of one-part uncatalyzed silicone elastomer raw materials. The addition of a peroxide catalyst is necessary to accomplish vulcanization. The resulting elastomers range in hardness from soft to firm (nominally 35 to 65, Shore A Durometer). These materials may be blended if desired to achieve intermediate hardnesses. After appropriate compounding with a peroxide catalyst, cure and post-cure, the elastomers are heat stable up to 204°C (400°F), can be autoclaved, and exhibit high gas permeability compared with most thermoset elastomers and thermoplastics. |
技术参数 Technical Data | |||
---|---|---|---|
物理性能 PHYS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密度 Density |
1.20 | g/cm³ | ASTM D792 |
机械性能 MECHAN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邵氏硬度 Shore hardness |
|||
邵氏 A Shaw's A |
63 | ASTM D2240 | |
弹性体 Elastomer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
7.90 | MPa | ASTM D412 |
200% 应变 200% strain |
2.80 | MPa | ASTM D412 |
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
|||
断裂 fracture |
660 | % | ASTM D412 |
撕裂强度 tear strength 2 |
kN/m | ASTM D624 |
备注 |
---|
1 一般属性:这些不能被视为规格。 |
2 B 模具 |
【新闻资讯】查看全部 ![]()
聚碳酸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2021-01-04 搜料网资讯: 聚碳酸酯作为工程塑料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具有高透明、高抗冲、耐热等显著特点,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工程塑料的需求增长是必然趋势。目 |
聚碳酸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搜料网资讯:聚碳酸酯作为工程塑料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具有高透明、高抗冲、耐热等显著特点,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工程塑料的需求增长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聚碳酸酯消费量在全部工程塑料总用量中占比超过4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后期来看,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将呈现井喷式增长,虽然可满足中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但也很可能导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亟待引导和规范。 产能增势过猛 从国际上看,世界聚碳酸酯生产能力发展迅速,2020年达到约600万吨。目前来看,以科思创、盛禧奥为代表的老牌欧美企业和以三菱、帝人、出光为首的日本企业,还有乐天、LG等韩国企业,占据着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自2010年开始,聚碳酸酯产能大量向东北亚转移,亚洲已经成为聚碳酸酯重要的生产基地。预计今后几年全球聚碳酸酯产能依然处于上升通道。 从国内来看,据化工在线统计,过去5年中国的聚碳酸酯产能高速增长,从2015年的约60万吨增长至2020年末的近180万吨,年均增速超过20%。随着国内企业纷纷投建新装置,中国的聚碳酸酯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450万吨/年,年均增速仍将超过20%。但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速将维持在3%~5%,至2025年国内需求量将超过330万吨,产能增速远高于需求增速。 高端产品缺乏 我国聚碳酸酯产业虽已取得较快发展,但总体仍处于培育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产品同质化——一边是低端产品产能释放呈现的过剩局面;另一边则是高端产品依然依靠进口。
尽管近几年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大幅提升,但产量增长有限。因此,产品自给率始终没有超过40%,每年仍有130万~140万吨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在市场平稳时期,聚碳酸酯价格较为“扁平化”,高端与低端相差不是太明显。一旦行情有大幅起落,就会拉开巨大的差距。2020年前9个月,市场上两者的价差在3000元(吨价,下同)左右;第四季度,受需求旺盛及原料成本上涨的推动,聚碳酸酯行情显著攀升。科思创的高端料最高时价格在2.8万元以上,甚至有报价超过了3万元。而国产低端料也就涨到了2.2万元。同一时期,聚碳酸酯的原料双酚A价格从1.2万元最高飙升到近2万元。显然,低端料更容易受到成本的挤压,处境相对艰难。 亟待规范引导 未来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呈现井喷式增长,将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重复建设虽然可以满足中低端产品大宗商品化的市场需求,但也很可能导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此外,随着塑料循环经济的不断推进,“禁塑令”的呼声不断高涨,聚碳酸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业内人士建议,聚碳酸酯行业整体需要良性的引导和规范,防范过度低水平和低品质的产能刻不容缓。在国家层面上,应针对性地鼓励发展中高端聚碳酸酯产品,避免未来在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现高端产品结构性短缺的不利局面。另外,需要加大行业和产业宣传,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塑料污染,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相关方参与到聚碳酸酯的机械回收及化学回收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缔造行业绿色未来。 从企业层面来看,领先企业应未雨绸缪,一方面提升材料自身的物理回收能力,努力实现闭环;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的技术力量和研发资金,致力于化学回收的方式,解决物理回收难以解决的问题。 |
【免责声明】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此数据表中的信息由搜料网soliao.com从该材料的生产商处获得。搜料网soliao.com尽最大努力确保此数据的准确性。 但是搜料公司对这些数据值及建议等给用户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强烈建议在最终选择材料前,就数据值与材料供应商进行验证。 |
价格走势图
抱歉!该牌号暂无认证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