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信息及水印






牌号简介 About |
---|
基于聚醚醚酮(PEEK)的自润滑产品。聚四氟乙烯 Self-lubricating product based on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 PTFE. |
技术参数 Technical Data | |||
---|---|---|---|
物理性能 PHYS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密度 Density |
1.40 | g/cm³ | ISO 1183 |
收缩率 Shrinkage 2 |
ISO 294-4 | ||
TD:2.0 mm TD:2.0 mm |
1.0 to 1.4 | % | ISO 294-4 |
MD:2.0 mm MD:2.0 mm |
0.90 to 1.3 | % | ISO 294-4 |
机械性能 MECHAN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拉伸模量 Tensile modulus |
|||
23℃ 23℃ |
3900 | MPa | ISO 527-1-2 |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
|||
断裂,23℃ Fracture, 23 ℃ |
75.0 | MPa | ISO 527-2/5 |
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
|||
断裂,23℃ Fracture, 23 ℃ |
% | ISO 527-2/5 | |
屈服,23℃ Yield, 23 ℃ |
% | ISO 527-2/5 | |
摩擦系数 Frictional coefficient |
ASTM D1894 | ||
动态 dynamic |
ASTM D1894 | ||
静态 static state |
ASTM D1894 | ||
磨损因数 Wear factor |
mm³/Nm | ASTM D3702 | |
冲击性能 IMPACT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Charpy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
|||
23℃ 23℃ |
kJ/m² | ISO 179/1eA | |
简支梁无缺口冲击强度 Charpy Unnotched Impact strength |
|||
23℃ 23℃ |
ISO 179/1eU | ||
热性能 THERM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热变形温度 HDT |
|||
1.8 MPa,未退火 1.8 MPa, unannealed |
℃ | ISO 75-2/A | |
0.45 MPa,未退火 0.45 MPa, unannealed |
℃ | ISO 75-2/B | |
维卡软化温度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
|||
B50 B50 |
℃ | ISO 306 |
备注 |
---|
1 一般属性:这些不能被视为规格。 |
2 at 60 Mpa of cavity pressure |
【新闻资讯】查看全部 ![]()
科学家对于石墨烯磨损领域提出理论支持
2021-04-16 搜料网资讯: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二维薄片,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室温下导电性最好并拥有强大灵活性的纳米材料。然而自2004年面世后的很长时间内 |
科学家对于石墨烯磨损领域提出理论支持 搜料网资讯: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二维薄片,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室温下导电性最好并拥有强大灵活性的纳米材料。然而自2004年面世后的很长时间内,由于制备技术局限、应用领域需求未开,石墨烯的产业化之路仍停留在导入阶段,处境有些尴尬。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军课题组与国内外合作团队11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表明:界面摩擦对二维材料存在独特的机理,即二维材料由于其超薄的几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够通过改变自身构型影响接触界面的钉扎状态,进而可从界面的“质”而不仅是“量”调控其摩擦性能。该研究结论颠覆了近代摩擦学研究表明并遵循的“三维固体材料在无磨损情况下的摩擦行为往往与界面真实接触面积大小直接相关”的论断。
自2004年首次被制备以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电、磁、热、力学等性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二维材料摩擦过程中展现出的演化行为,迄今传统的微观摩擦理论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合作团队通过原子模拟,首次重现了石墨烯摩擦行为的所有核心现象,并提出了二维材料可能存在的一种全新的摩擦演化及调控机制,即主导界面摩擦(包括其瞬态演化)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界面的咬合“质量”,也就是上下表面原子间的局部钉扎强度和整个界面咬合作用的协同性。正是这种特殊“接触质量”的调控能力,使得石墨烯在摩擦中具有奇特的演化效应以及层数依赖性。基于此,该团队还提出并论证了通过对二维材料施加可控变形实现对表面摩擦行为大范围调控的新思路。 该研究对于石墨烯在摩擦和磨损领域更为有效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此次国际团队合作者包括孙军课题组博士李苏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李巨,清华大学副教授李群仰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卡尔皮克等。 |
【免责声明】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此数据表中的信息由搜料网soliao.com从该材料的生产商处获得。搜料网soliao.com尽最大努力确保此数据的准确性。 但是搜料公司对这些数据值及建议等给用户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强烈建议在最终选择材料前,就数据值与材料供应商进行验证。 |
价格走势图
抱歉!该牌号暂无认证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