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信息及水印








牌号简介 About |
---|
Ultramid®A 32G1 BLACK是一种基于溴化阻燃体系的聚酰胺66,无增强、热稳定,用于注塑成型。 |
技术参数 Technical Data | |||
---|---|---|---|
物理性能 PHYS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成型收缩率 Molding Shrinkage |
|||
平行 parallel Parallel |
1.6 | % | ISO 294-4 |
法向 normal Normal |
1.5 | % | ISO 294-4 |
吸水率 Water Absorption |
0.75 | % | ISO 62 |
密度 Density |
1.350 | g/cm³ | ISO 1183 |
机械性能 MECHAN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拉伸模量 Tensile Modulus |
2700 | MPa | ISO 527-2 |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
|||
屈服 Yield Yield |
MPa | ISO 527-2 | |
断裂 break Break |
MPa | ISO 527-2 | |
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
|||
屈服 Yield Yield |
% | ISO 527-2 | |
断裂 break Break |
% | ISO 527-2 | |
断裂伸长率 Elongation at Break |
% | ASTM D638 | |
弯曲模量 Flexural Modulus |
|||
|
MPa | ISO 178 | |
|
MPa | ASTM D790 | |
弯曲强度 Flexural Strength |
|||
|
MPa | ISO 178 | |
|
MPa | ASTM D790 | |
冲击性能 IMPACT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Charpy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
|||
23℃ 23℃ |
kJ/m² | ISO 179/1eA | |
简支梁冲击强度 Charpy Impact strength |
|||
23℃ 23℃ |
KJ/m² | ISO 179/1eU | |
热性能 THERM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热变形温度 HDT |
|||
B,0.45 MPa B,0.45 MPa |
℃ | ISO 75-1/-2 | |
B,0.45MPa B,0.45MPa |
℃ | ASTM D648 | |
A,1.8 MPa A,1.8 MPa |
℃ | ISO 75-1/-2 | |
A,1.82 MPa A,1.82 MPa |
℃ | ASTM D648 | |
熔融温度 Melting temperature |
℃ | ISO 11357-1/-3 | |
电气性能 ELECTRICAL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介电强度 Dielectric Strength |
|||
d=0.8 mm d=0.8 mm |
kV/mm | IEC 60243-1 | |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
|||
测试液A Test fluid A |
IEC 60112 | ||
阻燃性能 FLAME CHARACTERISTICS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阻燃等级 Flame Class Rating |
|||
0.8 mm 0.8 mm |
calss | IEC 60695-11-10 | |
灼热丝可燃性指数 Glow Wire Flammability Index(GWFI) |
|||
0.8 mm 0.8 mm |
℃ | IEC 60695-2-12 | |
灼热丝起燃温度 Glow Wire Ignitability Temperature(GWIT) |
|||
0.8 mm 0.8 mm |
℃ | IEC 60695-2-13 |
备注 |
---|
所有增强的阻燃化合物都会对钢铁加工设备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腐蚀。 加工温度等加工参数是一种建议,可以根据注塑机尺寸、零件几何形状/设计进行调整。 |
【新闻资讯】查看全部
我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了新的展开机遇
2019-01-21 近几年,我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能不断增加。虽然目前国内聚碳酸酯产能自给率还只有约50%,但行业正处于产能集中释放期,预计2~3年内将迅速发展为供过于求的状况。对此,专家提醒应警惕产能过剩,投资务必谨慎。 项目密集上马 2005年之后,我国掀起聚碳酸酯的建设热潮,世界级生产商帝人、三菱、拜耳(现科思创)等先后在我国投资建厂。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采用自有非光气法技术新建的10万吨/年生产装置投产, |
我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了新的展开机遇 近几年,我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能不断增加。虽然目前国内聚碳酸酯产能自给率还只有约50%,但行业正处于产能集中释放期,预计2~3年内将迅速发展为供过于求的状况。对此,专家提醒应警惕产能过剩,投资务必谨慎。 项目密集上马 2005年之后,我国掀起聚碳酸酯的建设热潮,世界级生产商帝人、三菱、拜耳(现科思创)等先后在我国投资建厂。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采用自有非光气法技术新建的10万吨/年生产装置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技术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历史。 据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2018年8月发布的《2018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蓝皮书》(简称《蓝皮书》)数据,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聚碳酸酯生产国。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聚碳酸酯产能由2013年的48万吨/年增长至94.5万吨/年,加上利华益去年7月投产的10万吨/年产能,总产能达到104.5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20%。 据统计,2018年国内聚碳酸酯产量70余万吨;净进口量131万吨左右,已连续10余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 不过,未来将有大量产能密集释放,填补这一供应缺口。仅2018年,就有不少相关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海南华盛新材料2×26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一期项目开工,吉化集团吉林星云化工、中沙(天津)石化、平煤神马集团也分别签约了24万吨/年、26万吨/年和8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装置在建或即将开始建设,还有近400万吨/年产能正在规划。 据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统计,到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有望超过300万吨/年,年均增速可能达30%。仅以在建装置统计,至2020年我国聚碳酸酯生产企业将达14家,2022年将超16家。 需求增速平稳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消费国。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18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以上。随着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我国聚碳酸酯各应用领域消费结构没有明显变化,需求增速将维持在3%~5%。如果以增速4%估算,到2022年,国内聚碳酸酯需求量有望为210万~220万吨。加上进口,到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供应过剩。 警惕产能过剩 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理事长郑垲表示,聚碳酸酯产能“井喷式”增长,一方面将推动中国聚碳酸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自给率,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新问题,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增长率与需求增长率的不对等,以及大量同质化项目重复建设,虽然可以满足中低端产品大宗化的市场需求,但也可能会导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此外,目前在高品质和特殊性能的聚碳酸酯领域,仍然主要是少数几家技术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的市场,国内企业尚未取得显著突破。 对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2018年5月发布的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中,首次对聚碳酸酯提出预警。该报告指出,我国聚碳酸酯已连续4年保持了产能年均超过20%的增速,产能利用率也达到72.7%。但未来3年,国内聚碳酸酯项目集中投建,且下游电子电气、建筑板材领域增长缓慢,传统光盘受新传播方式冲击,对聚碳酸酯的需求也持续萎缩。因此,聚碳酸酯行业需谨防产能过剩。 郑垲强调,聚碳酸酯行业应正视目前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理性投资,避免出现巨额投资血本无归的情况,聚甲醛行业因过度投资造成的恶性竞争当为前车之鉴。 来源:中国化工报 |
【免责声明】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此数据表中的信息由搜料网soliao.com从该材料的生产商处获得。搜料网soliao.com尽最大努力确保此数据的准确性。 但是搜料公司对这些数据值及建议等给用户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强烈建议在最终选择材料前,就数据值与材料供应商进行验证。 |
价格走势图
抱歉!该牌号暂无认证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
抱歉!暂无数据。